欢迎您来到山东淄博源润净水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
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站点地图

源润净水科技咨询热线:13884619120
当前位置:首页 » 资讯中心 » 行业动态 » 除磷剂在电镀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

除磷剂在电镀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

发布日期:2025年6月13日 点击:95
电镀工业废水含有高浓度的磷污染物,主要来源于镀液添加剂、表面处理剂及清洗废水。若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,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,严重危害生态环境。化学除磷法因其高效、稳定、操作简便等特点,成为电镀废水除磷的主要技术手段。本文系统分析了电镀废水中磷的来源及形态,探讨了铁盐、铝盐、钙盐、镧系除磷剂及复合材料的除磷机理,对比了不同药剂的适用条件及处理效果,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化学沉淀、吸附、氧化等工艺在电镀废水除磷中的应用。最后,对除磷剂的优化方向及组合工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,以期为电镀行业废水治理提供技术参考。

关键词:电镀废水;除磷剂;化学沉淀;吸附;高级氧化

1. 引言

电镀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但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重金属、氰化物和磷化合物。其中,磷主要来源于含磷镀液(如化学镀镍)、磷化处理工艺及清洗剂,其形态包括正磷酸盐(PO₄³⁻)、聚磷酸盐和有机磷(如磷酸酯)。我国《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》(GB 21900-2008)规定,总磷排放限值为0.5 mg/L,传统生物法对电镀废水中的磷去除效率有限,而化学除磷法可通过沉淀、吸附等作用实现高效除磷。本文聚焦于除磷剂在电镀废水中的应用,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工程案例,以期为行业提供优化解决方案。

2. 电镀废水中磷的来源及特性

2.1 磷的主要来源

  1. 化学镀镍液:次磷酸钠(NaH₂PO₂)作为还原剂,废水中的磷以次磷酸盐(H₂PO₂⁻)和亚磷酸盐(HPO₃²⁻)形式存在。

  2. 磷化处理:钢铁件表面磷化生成磷酸铁/锰膜,清洗后产生含磷酸盐废水。

  3. 添加剂与清洗剂:如含磷缓蚀剂、表面活性剂等。

2.2 磷的形态及危害

  • 无机磷:正磷酸盐易被化学沉淀去除,而次磷酸盐和亚磷酸盐需先氧化为PO₄³⁻。

  • 有机磷:如磷酸三乙酯,需通过高级氧化降解。

  • 危害:导致水体富营养化,并与重金属(如Ni²⁺、Cu²⁺)形成络合物,增加处理难度。

3. 常用除磷剂及其作用机制

3.1 金属盐类除磷剂

3.1.1 铁盐(FeCl₃、FeSO₄)

  • 机理:Fe³⁺与PO₄³⁻生成FePO₄沉淀(Ksp=10⁻²³),同时Fe³⁺水解生成的Fe(OH)₃胶体可吸附磷。

  • 适用条件:pH=4~6,投加量50~100 mg/L,除磷率>90%。

  • 缺点:出水色度高,污泥量大。

3.1.2 铝盐(Al₂(SO₄)₃、PAC)

  • 机理:Al³⁺形成AlPO₄沉淀(Ksp=10⁻²¹),并依靠Al(OH)₃絮体吸附。

  • 优势:污泥体积小于铁盐,适用于低浓度磷废水。

3.1.3 钙盐(Ca(OH)₂、CaCl₂)

  • 机理:在高pH(>10)下生成羟基磷灰石(Ca₁₀(PO₄)₆(OH)₂)。

  • 应用:适用于高浓度含磷废水,但需调节pH,成本较高。

3.2 镧系除磷剂

  • 代表物质:LaCl₃、Phoslock®(镧改性膨润土)。

  • 机理:La³⁺与PO₄³⁻生成LaPO₄(Ksp=10⁻²⁵),吸附容量可达50 mg/g。

  • 优势:宽pH适应性(4~10),污泥量少,但成本较高。

3.3 复合除磷剂

  • Fe-Mn氧化物:兼具氧化(Mn⁴⁺氧化次磷酸盐)和吸附功能。

  • 磁性纳米材料:如Fe₃O₄@SiO₂,可通过磁分离回收再利用。

4. 电镀废水除磷工艺设计

4.1 化学沉淀法

  • 流程:调节pH→投加除磷剂→絮凝沉淀→过滤。

  • 案例:某电镀厂采用FeCl₃(80 mg/L)+PAM(1 mg/L),总磷从15 mg/L降至0.3 mg/L。

4.2 吸附法

  • 材料:活性氧化铝、镧负载沸石。

  • 优势:适用于低浓度深度处理,吸附剂可再生。

4.3 高级氧化工艺(AOPs)

  • 应用场景:处理含次磷酸盐或有机磷废水。

  • 技术组合

    • Fenton氧化:H₂O₂+Fe²⁺产生·OH,将H₂PO₂⁻氧化为PO₄³⁻,再沉淀去除。

    • 过硫酸盐活化:热/Fe²⁺活化PS,降解有机磷。

5. 工程案例分析

5.1 案例1:化学镀镍废水处理

  • 水质:总磷=120 mg/L(以H₂PO₂⁻为主),Ni²⁺=50 mg/L。

  • 工艺

    1. 氧化阶段:投加H₂O₂(100 mg/L)+UV,将H₂PO₂⁻转化为PO₄³⁻。

    2. 沉淀阶段:调节pH至5.5,投加PAC(60 mg/L),总磷<0.5 mg/L。

5.2 案例2:磷化废水处理

  • 水质:总磷=80 mg/L(以PO₄³⁻为主),COD=200 mg/L。

  • 工艺:Ca(OH)₂调pH至10.5→沉淀→砂滤,出水磷<0.3 mg/L。

6. 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

6.1 当前问题

  1. 次磷酸盐难氧化:需开发高效催化剂(如CeO₂/Co₃O₄)。

  2. 污泥处置:铁/铝盐污泥需作为危废处理,增加成本。

6.2 技术展望

  1. 绿色除磷剂:利用工业废渣(如赤泥、钢渣)制备低成本吸附剂。

  2. 耦合工艺

    • 电化学+除磷剂:电絮凝与化学沉淀协同。

    • 膜分离+吸附:纳滤膜截留磷,吸附剂深度净化。

7. 结论

电镀废水中的磷可通过化学沉淀、吸附及高级氧化等技术有效去除,铁盐、铝盐及镧系除磷剂是当前主流选择。未来需进一步开发高效、低耗的复合除磷材料,并优化工艺组合,以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。


同类文章排行

最新资讯文章

点击排行榜